留學日記|在英國的抗疫隔離心情紀錄

Lily
May 13, 2020

--

How long will we have to live like this?

學校宣布校園關閉,全面改為線上遠距上課了。

  • 二月。

coronavirus 在中國爆發,歐美國家看好戲,3月義大利爆發,英國很佛系,再來是法國、西班牙全國lockdown,英國意識到什麼了,不過防疫措施仍然是零,還是持續歧視戴口罩的亞洲人。然後英國進入全國 half lockdown,亞洲學生紛紛回家,台灣開始一波對留學生返台的抗拒跟議論。Boris Johnson 宣布tested positive,英國民眾態度瞬間大變,紛紛開始警覺。

Then , Boris Johnson moved to intensive care.

這陣子全世界狀況的變化很快,幾乎是每分每秒的在跑。相較之下Lockdown 在家的日子過得好慢。

UEA 在Norwich,對於coronavirus 相較倫敦的intensive,態度悠然了很多。

不過在兩個禮拜內經歷學校關閉到六月、所以改為線上上課、Dissertation mentor延期、Industry mentor 延期、無法面對面對談、一切改為線上,計畫了快一年終於要相見的男友因為疫情關係被迫取消來英國,損失了近一千磅無法退費的旅遊規劃,產業衝擊而收到實習的:We do took your consideration in to our application.But unfortunate due to COVID-19, we pause all the requirement in the foresee future.

一切都發生得太快,然而面對這麼多事情發生,疫情消息的持續更新就只帶來滿滿的無力感。

我開始無法克制的想去厭惡、責怪這一切的起源。

我很憤怒,甚至一瞬間都忘了,病毒是沒有國籍的。

正因為它沒有國籍,它讓人看清了世間的一切醜惡。它讓人看見了人的自私,無情,它讓人看見從沒有人真心認為人人平等、不論種族國籍。

它也讓人看見了不易被發掘的溫情,也用另一種方式拯救了病入膏肓的世界。

  • 三月。

在台灣的家人每天接受到的消息讓他們擔心我的情緒爆發了。大概每個小時都能收到母親的訊息,心急地問我要不要先回家。

但現在回去是不是又帶給家人更多的危機呢?我不願帶著被感染的風險回家。

每天變得不太敢看新聞,因為各種變花來的太快,每分每秒都在擔心會又讓人不安的消息發生。

  • 四月。

漸漸習慣Lockdown 後單一的生活型態了。

每天早上起床,泡杯咖啡,花三十分鐘好好吃一頓早餐。

恐懼COVID-19造成的經濟衰退,但心自己未來畢業的就業狀態,所以養成了每天看經濟學人的習慣。忙著永遠寫不完的作業以及輪文porposal,下午四點出門跑步,每週出去一次採買食材。

這樣的生活狀態從焦躁到現在已趨平靜。

比起一開始的憤怒更多的是感恩的心。

感謝當COVID-19新型冠狀病毒肆虐,當恐懼在各處生長,NHS的工作者,超市工作的人們,每個第一線的職人奮力維持社會運作的同時,仍堅守崗位,支持著大家。謝謝在這混亂的環境中、即使經歷各種風波、即使COVID-19不可避免的還是成為了政治遊戲,仍有人正在用他們的溫柔堅毅守護著這個世界。

在Lockdown 的期間,從抽離的角度看所有事件的發生,都覺得是一種自我成長。

未來的路還很漫長,COVID-19不會這麼輕易的過去,但這是從大自然裡帶給人們的一堂課,希望我們都能鑑定的相互扶持,並且從中學習。

--

--

Lily
Lily

Written by Lily

Life is a journey without destination; we are all scenery of each other.

No responses yet